155 1658 0690
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多地发布国土空间规划意见 未来文旅布局进一步明晰


各地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脚步逐渐加速,伴随着区域发展战略转变、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等重大宏观改革的推进,空间规划越来越重要。近期,多地陆续出台具体实施意见。中经文化产业在此遴选部分省市国土空间规划文件文旅板块内容以供参阅。



为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并于2019年5月9日以中发〔2019〕18号正式印发(以下简称“18号文”),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各地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工作正式列上日程。


北京市


4月2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正式确立了北京“三级三类四体系”的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框架。


据悉,继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北京市按照总规实施要求又组织编制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城市副中心控规和中心城、多点地区、生态涵养区分区规划以及亦庄新城规划,并压茬启动了乡镇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推动了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专项规划,老城整体保护、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三城一区、三条文化带、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规划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不断按照“多规合一”、“全域管控”、“减量约束”等国土空间规划转型方向进行着转型探索。


结合北京工作实际同步研究构建空间规划体系,2019年4月北京市重新修订《北京城乡规划条例》。


文件中,第七条明确,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尊重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完善保护实施机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完善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第十条明确,本市应当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遗产资源、各类设施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第十七条 城乡规划中涉及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交通等重大专题的,应当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研究;


第二十七条明确,本市建立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城市设计编制层级包括市、区总体城市设计,街区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及专项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应当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公共空间、生态景观、文化传承及其他要素提出控制要求;其他地区按照城市设计通则管控。



云南省


4月20日,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


0426-3.1.jpg

迪庆州香格里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影

文件明确,突出地方特色,强化城乡空间形态控制,做好绿地、水体、历史文化遗存等重要空间的保护控制,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省、州(市)、县(市、区)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滇中城市群、沿边开放城镇带、九大高原湖泊等重点区域或流域应组织编制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科学确定城市中轴线,控制和保护好城市天际线、山际线和水际线,提升城市通透性;管控城市建筑体量、风格和整体布局,围绕构建“1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明确地块用途,强化建设开发管控,彰显城市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


河南省


4月19日消息,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节选内容


(四)科学编制省国土空间规划。要优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增强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等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省人口和城镇空间布局;保障生态屏障、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地和区域开敞空间,优化生态系统保护格局;


(五)加快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按照宜居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健康城市的理念,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容积率、密度等控制指标;优化城市绿地、水体、通风廊道等开敞空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存、自然山水格局保护,强化城镇建筑高度、风貌、天际线等空间形态控制;提出下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本级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分解落实要求。


(七)统筹编制专项规划。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市县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公安、信息等基础设施,教育、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人防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农业、林业、水域滩涂养殖等专项规划。


(八)有序编制详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要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塑造城市特色,明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等用地和布局,合理规划地块用途、容积率等开发建设强度;


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要统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优化村域国土空间布局。要注重地域特色和农村特点,按照“城市品质、乡村味道”的理念,运用乡村营造手段,既要避免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又要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



河北省


4月13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河北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简称《导则》)。《导则》注重突出河北特色,根据省情实际,将乡镇分为城郊服务型、工贸带动型、特色保护型、资源生态型和现代农业型,在职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空间治理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编制指引。


《导则》明确,太行山古村镇集中区,京南和京承古御道、大运河、长城沿线等区域内乡镇,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系统研究乡镇域内地方历史、人文底蕴,提出空间保护引导方向和具体措施。


《河北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部分节选内容


3.3 特色保护型


3.3.1 类型界定


指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部分具有文化旅游 资源的特色小城镇,乡政府驻地为历史文化名村或传统村落的, 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革命旧址,以及其他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乡镇。


3.3.2 编制指引


①职能定位应突出乡镇历史文化特色,体现在历史发展、建筑艺术、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②空间布局应处理好古村镇保护与新村建设的关系,注重保护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 山水环境,并为近远期发展留足必要空间。③产业发展应围绕文物古迹、革命旧址、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展示,发展特色文化 旅游。④历史文化名镇、乡政府驻地为历史文化名村或传统村 落的,应按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传统村 落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编制保护规划,提出特色资源保护和建 设管控要求。⑤有条件的乡镇可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全域旅游 等专题研究。


4.7 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


4.7.1 历史文化保护


依据市县规划明确保护与传承的重点地区,以及具有较高 价值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区域。太行山古村镇集中区,京南和京承古御道、大运河、长城沿线等区域内乡镇,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系统研究乡镇域内地方历史、人文底蕴,提出空间保护引导方向和具体措施。


建立具有乡镇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 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藏区、水下文物保护区等,编撰历史文化保护名录。


严格落实市县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保护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对特色村镇和历史街巷、传统民居等,明确保护利用措施;提出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优化、 区域协同、功能复兴、活化利用的基本策略和目标要求。


 4.7.2 景观风貌塑造


结合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细化落实市县规划提出的城乡总体风貌指引和管控要求。


对山水格局、林田肌理、镇村形态、建筑特色等提出具体的风貌 控制安排,构建全域景观系统。结合山水空间、生态廊道、干线 公路,塑造景观节点,预留视线通廊。


挖掘河北地方民居特色,对村庄布局形态、建筑风格、体量色彩提出引导;针对公共空间、 重要景观节点等标志性地段提出风貌指引与设计意向。


广东省


4月1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点》正式印发。


0426-3.2.jpg

梅县客家风情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根据政策文件要求,广东将以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重点明确了实施“规划编制”“三线划定” “村规提升”“详规优化”“制度建设”“标准建设”“系统建设” “驿道增辉” “民生保障”“阳光规划”等“十大工程”。


关于“驿道增辉”工程,文件中明确:


择优打造西京古道、梅关古道等8条精品线路,新增修缮3条海岛海防主题线路,新增建设3条滨水绿道精品线路,加强与红色革命遗址、古村落等各类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联通,促进连线连片开发利用。全力推进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规划建设,继续完善南粤“左联”之旅等红色文化线路。持续举办“古驿道+文化、体育、旅游、研学”推广活动,塑造“一带一路”文化品牌。


江西省


2019年12月5日消息,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


意见中明确,认真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找准江西区域发展定位,明确空间发展目标,优化城镇化格局、农业生产格局、生态保护格局,确定空间发展策略,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


江西《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部分节选内容


(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组织编制大南昌都市圈等跨行政区域或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报省政府审批。


(六)相关专项规划。涉及空间利用的某一领域专项规划,如教育、体育、养老、殡葬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旅游、林业等专项规划,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七)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名镇、省级以上重点镇应单独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八)村庄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所在地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应当落实相应保护规划要求。


(十)提高科学性。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以人为本,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统筹地上地下综合利用,着力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彰显地域特色。


(十五)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实行特殊保护制度,严格规划建设管理。


山东省


2019年11月20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通知》。文件通过对原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兼顾海洋、林业、环保、水利、交通、文化等专项规划评估,同时,建立规划“留白”机制,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文件中明确,各类新城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功能区要纳入所在行政辖区国土空间规划,不得单独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各类自然保护地、海岸带等专项规划,跨行政区域或流域的城市群、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由所在区域或上一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编制,报同级政府审批。涉及空间利用的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人防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各地应在村庄规划中预留一定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需求。


严格控制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空间的占用,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海域和海岛、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与利用价值或意义的区域实行特殊保护制度。


0426-3.3.jpg

齐文化博物馆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李琥表示,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区域、重要资源,一定要保护好、维护好,不能动;要远近结合、前瞻把握,对暂时没有想清楚、看明白的地方,实行“留白”,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应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


广西省


2019年8月22日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率先印发《广西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方案》。


作为全国6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试点省区之一,广西在文件中明确,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治理导向相结合,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制定差别化的资源开发与空间布局引导策略,推动地区特色化、差别化发展。


文件中明确,各地不得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新编或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岛保护规划等空间规划。


海岸带、自然保护地等专项规划及跨行政区域或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由所在区域或上一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涉及空间利用的某一领域专项规划,如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海域和海岛、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实行特殊保护制度,分级行使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根据各类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


除此之外,包括贵州、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在此之前也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相关政策文件。


4月9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两省一市(指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下同)相关部门重点商讨审批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草案


4月20日,重庆市规划委员会和市城市提升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明确突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定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定位,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区县城、重点镇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绿色产业。


4月23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今年浙江要全面完成省、市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县、乡两级总体规划编制。


0426-3.4.jpg

乌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影


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要谋划一批重大空间战略平台。一方面,协同做好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另一方面,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自贸区等高能级重大战略平台的空间谋划和规划保障工作。




在国土空间中寻找文旅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规划上不作为是最大的失职。


科学的国土资源空间规划能够相对清晰地告诉公众,各级政府各自管什么、不同类型企业能做什么、鼓励倡导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禁止限制什么样的产业,在充分用好资源政策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助推动项目有序推进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随着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的逐步启动,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积极对接,在国土空间中寻找文化旅游的落脚点。既保证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性,同时更多的考虑落地性和实操性。


今年是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 “密集施工期”,在国土空间规划主导的新规划发展形势下,今后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更需要重点研究如何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从而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完善、适用的专项规划全新框架。


而要编制一个好用适用的文旅发展规划,不仅要在空间上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还要在详细规划中,研究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周期、投资回报,当地居民获得感、消费满意度、投资回报率和风险度,就业带动、政府服务等评估对生态的干扰和文旅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等。


同样,在各地国土空间规划中,涉及到不少有关历史文化空间保护的问题。


18号文中明确提出,涉及空间利用的某一领域专项规划,如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海域和海岛、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实行特殊保护制度。


自此,我国将文物保护专项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并列,将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联系起来,实现了从文化文物资源到历史文化保护空间的视角转变。


0426-3.5.jpg

云岗石窟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武廷海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历史文化保护空间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抓手,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历史文化保护空间规划核心任务。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过程中,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落实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在全国层面,要以中华文明核心标识为重点,形成全国重要文化功能区,保障国土安全与文化安全底线,彰显中华文化总体格局、基本特质,这是全国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战略性的重要体现和纲领性要求;


在省级层面,要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主体脉络为重点,形成省级文化功能区,突出展现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点,体现省级规划的协调性作用;


在市县级层面,要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丰富内容为重点,形成市县级文化功能区,以传承历史文脉,突出文化特色,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为主要任务,体现市县级规划的实施性。


全国-省-市县三级相互关联的历史文化保护空间专项规划,共同保障形成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实证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彰显中华文明的特质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武廷海特别指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保护空间规划将文物资源保护转变为历史文化保护空间,也为“积极保护,整体创造”观念的实现提供了外部条件。


针对不同重要程度的历史文化保护空间,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建设,将文物作为资源融入生产生活生态,实现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塑造文化魅力空间。




统筹:成琪

编辑:魏金金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24小时咨询热线:138-9002-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