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1658 0690
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艺术金融丨中国艺术品投资收益:离岸与在岸市场的特征和互动


中国艺术品市场比欧美市场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艺术品的收益率远高于欧美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异军突起改变了国际艺术品贸易结构。从2009年开始,中国文物艺术品与美国和英国比肩,成为全球三大艺术品市场之一。



艺术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形成


从20世纪初开始,大量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流向国外。其中既有被掠夺、走私的,也有通过正常对外贸易进入海外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大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价格、进出口税率和各国文物出境法律法规等因素均影响文物艺术品的跨境流动。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需求扩大、价格攀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吸引海外大量中国文物艺术品回流,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原有存量的基础上扩大了精品增量。国际市场对中国艺术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海外拍卖行针对中国艺术拍品的专场增加,海外离岸市场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品资产非标准化,专业门槛高,信息透明度不高,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伴随着财富积累和文化精神需求的上升,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和企业开始将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最近十年,全球普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的超低利率、 通货膨胀预期、过剩流动性的避险需求、高净值人群财富的增长等因素,促使大量的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艺术品在岸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离岸市场集中在香港、纽约和伦敦。北京和香港市场作为境内外中国艺术品拍卖两个最大市场,价格联动效应较强,走势基本一致;欧美离岸市场中国艺术品投资收益低于在岸市场北京,香港是全球中国艺术品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地区,香港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艺术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特征


从全球来看,美国、中国和英国占据了全球艺术品市场超过80%的份额,交易主要集中纽约、北京、香港、伦敦四大艺术品重镇。


艺术品单价越来越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全球艺术品市场与金融中心、时尚中心高度统一。在艺术品交易重镇,几家顶尖拍卖公司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寡占型特征明显。2000年以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国际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海内外开始活跃。

以中国书画为例:

从上拍总数和成交总额来看,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内地艺术品的主场无论在成交数量还是金额上都处于绝对优势,是全球最大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从各个市场的成交均价来看,尽管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比中国大陆的规模小很多,但是香港市场拍品均价最高,纽约和伦敦市场居次,而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均价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拍品的数量较多有关系。


从全球市场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书画市场的升温,从2000年开始,中国国内与海外书画价格发生逆转,不少艺术品国外价格低于国内市场。大量书画开始从海外市场回流,回流文物艺术品具备真品精品多、价格上涨空间大等特点。


香港市场是中国艺术品最重要的离岸市场,2003年以后成交金额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纽约市场从2011年成交金额开始增加,近年来出现中国艺术精品拍卖上升,成为仅次于香港的中国艺术品第二大离岸交易市场。伦敦市场较小且变化不大。


概括来说,中国书画艺术品全球市场的变化趋势大体是:2003到2011年,在岸市场快速发展,大陆地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快速增长,海外大量艺术品精品回流到国内;2011年之后,离岸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离岸市场在与在岸市场出现了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在一定上弥补了在岸市场的回调和盘整。

从全品类来看:

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逐渐向亚洲集中。2011年至2016年期间,亚洲(不包含中国大陆)地区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份额则相应从66%提升至78%,主要体现在香港市场。而北美与欧洲市场的份额却从33%降至21%。

从整体水平来看:

最近几年,香港市场、纽约和伦敦市场的价格指数高于北京市场的价格指数。纽约和伦敦市场虽然聚集不少中国艺术精品,但总体市场远小于北京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体量。北京市场和香港市场是中国艺术品拍卖最主要的两大市场,两个市场在2000 -2017年间的价格趋势大体一致, 在2009-2011之间表现异常繁荣, 随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回落。在2013年后三个市场均岀现价格持续下降。

总之,2009年以前,海外两个市场与中国大陆市场走势相关性不强,2009年以后,离岸香港、纽约和伦敦市场与在岸北京市场价格走势趋于保持大体同步。



离岸与在岸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联动


由于纽约和伦敦的市场体量较小,离岸与在岸市场的联动更多地体现在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之间的流动。


(—)离岸与在岸艺术品的流动

艺术精品作为可以跨市场交易的高价值商品,艺术品卖家和买家可以根据各个交易市场的特征和表现,选择最佳收益风险交易策略。如果各个市场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会选择在相对低价市场买入,在高价市场卖岀,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


香港市场与北京市场的走势一致,北京-香港交易策略在2010年后价格指数快速增长,总体来说,远远领先于北京-北京、香港-香港和香港-北京交易策略的市场表现。北京市场爆发性增长期过后,在岸市场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香港市场以稳定的市场表现,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艺术品精品拍卖和优质藏家在香港聚集,从在岸到离岸交易的艺术品具有更高的溢价水平。


(二)离岸与在岸艺术品收益率的比较

中国艺术品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内在的市场机制和动力。香港艺术品离岸市场的优势明显,以下综合因素促成了北京-香港策略占优。具体表现在:


第一,香港艺术品交易的宏观环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中国内地相比,香港在税收、外汇和文物艺术品流通方面政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香港文物艺术品和资金进出较为自由,艺术品关税和增值税均为零。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的进口税率远高于香港地区和欧美国家, 阻碍了文物艺术品回流和中国拍卖企业海外征集,境外优秀的艺术品难以进入国内市场。由于自由港的优势,不少内地藏家将竞得的艺术品留在香港。


第二,香港艺术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资源多元,国际化程度较高。香港艺术品市场的客户来自全球,对亚洲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辐射能力强,既有众多的内地高净值资产配置需求,也有不少对中国书画认可度较高的、成熟专业的华裔客户群体(例如,中国台湾和香港)。国际知名拍卖行专业的市场运营推动了整个市场专业化水平和活跃度, 从2012年开始,为满足客户需要,许多国内一线拍卖行纷纷落地香港, 选择将海外回流部分的拍品在香港拍卖,海外中国艺术品离岸市场的交易体量相应增加。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际一线画廊、艺博会争相落户中国香港,国际知名拍卖企业为了方便中国藏家,将更多重要拍卖转移至香港。


第三,投资收益和资产配置效应吸引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无论是整体投资收益、艺术精品收益率,还是考虑到风险后的夏普指数投资收益,香港都是几个市场中最高的。由于资本的逐利性,高收益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向香港。最近20年,艺术品等另类资产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选项。艺术精品的特质使其便于在不同的收藏动机和环境之间自然转换。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


2003年以后,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价格攀升使国有博物馆和真正热爱并理解艺术品的文人藏家等老一辈藏家逐渐淡出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收藏时代向投资时代转变,大量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成为最有实力的买家主体,改变着市场买家的结构,艺术品市场投机氛围较浓。


2009年次贷危机后货币宽松,大量的流动性因为没有好的资产而无处安放,“找资产”成为最普遍和最直接的诉求。2009-2011年平均每年有几十只到上百只的艺术品基金设立,企业家资金和艺术品基金流入市场推动了艺术品价格和规模的攀升。在艺术品市场,名家收藏、稀缺性都会给作品增值,流传有序的精品之作历来是藏家追逐和争夺的对象。


最近几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中低端的普通艺术品成交量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稀缺的艺术精品非常抢手,亿元级成交的拍品屡见不鲜,购买力强劲。在艺术品拍卖的顶端市场,多家企业或企业家天价争夺稀缺的艺术精品作为其成立的私人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文化战略布局、资产配置、广告宣传和品位炫耀性效应兼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断升级,只看中文化精神价值的纯粹收藏者或者只为赚钱的纯粹投机者越来越少,资本盲目追求的非理性时代已经过去,投资者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品鉴赏能力和相当的经济实力,在海内外市场购买艺术精品,既满足审美愉悦、 社会地位等精神需求,也希望通过投资艺术品实现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功能。


(来源: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黄隽、李越欣发表于《金融研究》的文章摘录整理。)




艺术金融业务是深圳文交所的主营业务,以艺术品资产化为方向,以艺术品投资为指向,以艺术品资产的版权化、数字化、金融化为手段,通过艺术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五大交易平台应用场景,提供集登记、托管、信息发布、资产交易、资产管理、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业务生态,解决艺术资产流通瓶颈,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高效配置,赋能文化艺术产业。





艺术金融业务相关事宜

欢迎咨询


潘女士 18269010283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24小时咨询热线:138-9002-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