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1658 0690
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文旅企业如何用好金融政策工具,抗疫情促成长?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文化产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黑天鹅”的覆巢之下,中小微文旅企业“受伤”尤甚。现金流能撑多久?转机何时到来?文旅企业可以使用哪些财政和金融政策工具来抗疫情、促增长?……这是不少踩着盈亏平衡线过活的中小微文旅企业眼下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以国家和各省市的文旅金融政策为切入点,回答:疫情之下,文旅企业如何用好金融政策工具度过危机?


从时间窗口来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补齐全面小康领域的突出短板,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可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战争。但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外部冲击严重扰动了短期宏观经济的轨迹,也给很多小微企业带来了生存之忧、发展之惑。



救命:用好金融工具“回血复苏”



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文旅经济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在疫情发展早期,短期的文旅经济发展成为一种控制疫情蔓延、保障人民安全的代价被支付,封城、延长假期、关闭景区、线下娱乐停业歇业,千方百计防止局部危机演化成为整体危机,即使数字文旅产业能够逆势上扬,但对大部分文旅传统业态而言,整体趋势仍然呈现收紧态势。


0420-1.1.png

 

其中,中小微文旅企业主要依靠业务带来现金流维持运转,自身抗风险能力较低,因而受疫情冲击也最严重。主要体现为三方面:第一,渠道端现金流紧张。持续的疫情防控需要,中小微文旅企业复工难、复产难,渠道端的现金流也出现紧张、断流的困境。现金流犹如企业“血脉”,一旦失血,企业必将面临困局甚至危局。第二,受限流与消费者心理适应周期影响,各地景区虽陆续开放,但业务回暖、全面复苏仍待时日。第三,服务端亏损严重,以线下娱乐、文旅消费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遭遇暂停营业,疫情期间接待人数大幅下滑,营收遭遇重创。


0420-1.2.png


而随着战疫进入相持乃至全面反攻阶段时,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就成为了政府、企业、个体化解风险的共同着力点。对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中小微文旅企业而言,现阶段得到输血资金、获得“救命本钱”是当务之急,金融工具的重要作用也因此得以体现。盘点发现,随着疫情进入后期,国家从多个层面推动文旅产业的复苏,财政金融协同精准发力,1月底迄今密集推出了多维度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应对文旅经济的下行压力。


1587348772368395.jpg

 

同时,多地政府都为文旅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文旅企业提供了加大力度的金融扶持措施,一整套开闸放水、减负降费的“礼包”接续而来,助力文旅企业穿越“火线”。


广东省

广东省在三个方面采取12条措施重点发力,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体育业平稳健康发展。其中包括,省调剂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文旅企业应对疫情、缓解生产经营困难,振兴市场;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受疫情影响较大不能正常经营的文旅体民营承租企业免收2020年第一个月租金,第二、三个月减半收取。同时,推出两项旅游振兴重点活动:“广东人游广东”和“全域旅游在行动”,增强民众参与力度,提升消费力。此外,鼓励各地市开展“省内联游”,并给予资金扶持。



深圳市:

深圳市发布助企战“疫”十六条


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支持企业共渡难关,保障城市平稳运行和经济稳定增长,特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一、强化对抗击疫情重点单位的服务。鼓励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扩大技术改造投资,2020年2月1日—3月31日购买的设备,按不超过设备投资的5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建立防疫物资临时收储制度,鼓励相关企业开足马力组织生产,疫情期间生产的防疫物资,在疫情结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储备。设立进口防控物资快速通关专用窗口。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下同)对辖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疫情防控服务,按在管面积每平方米0.5元的标准实施两个月财政补助。疫情防控期间,对定点收治医院给予一定财政补助,对重点“菜篮子”经营企业保供稳价进行临时性补贴。


二、减免物业租金。


三、依法依规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


四、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对受疫情影响、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以依法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3%,期限不超过12个月;或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


五、返还企业城镇污水处理费。


六、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成本。


七、依法依规延期缴纳和减免税款。对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由企业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对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延期缴纳税款条件的,由企业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缴纳,延期缴纳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对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企业免征3个月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八、帮助企业稳定现金流。


九、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各银行机构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力争比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疫情防控期间,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减免30%,对符合条件的其他合作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担保费补贴。政府性融资再担保机构全年免收再担保费,融资担保基金的再担保风险分担比例由最高50%提高到60%,鼓励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合作银行推荐的贷款项目实行“见贷即担”。


十、加大产业资金倾斜支持。全市产业资金优先用于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划拨10%的市级产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贷款贴息,对于疫情防控期内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展期视同新增), 按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总额最高100万元的贴息支持,贴息期限不超过6个月。对受疫情影响,并已获得市级产业专项资金扶持且在建设期内的项目,项目单位可向资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延期申请,一般延期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十一、进一步释放“四个千亿”政策红利。用好发债增信资金,为参与防疫或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融资支持。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可对因疫情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性资金支持,并实行利率优惠。


十二、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保障支持。加大巡游出租车一线驾驶员政府临时补贴力度,放宽现有每月每车1000元政府临时补贴的考核标准。设立驾驶员出车奖励机制,运营里程及时间达到标准的,给予当日50元奖励,奖励政策暂定执行2个月。鼓励出租车运营企业给予驾驶员合理的租金减免,对于落实租金减免政策的企业,给予企业对应的出租车经营权延期奖励。鼓励网约车平台对驾驶员给予一定经济援助、奖励。


十三、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疫情防控期间,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十四、实施灵活用工政策。


十五、加大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补贴力度。对2020年内根据岗位需要组织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进一步提高培训补贴标准,适岗培训补贴由每人最高900元提高至1500元,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由平均每人1400元提高到2000元。


十六、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保障。加强线上客户服务,开辟定损核赔绿色通道,适当放宽理赔条件,优先处理受疫情影响出口企业的出险理赔。

 



1587348803225995.jpg


1587348848125763.jpg


1587348870212810.jpg




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政策组合拳”打下来,这些针对文旅企业的帮扶性金融政策措施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鼓励银行为优质中小微文旅企业提供“信用支撑、利息补贴、鼓励贷款”。疫情正值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以线下文化旅游为主营业务的行业几乎全线停业,这对资金实力弱的中小微文旅企业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文化资产定价难、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基础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这些企业屡遭贷款难、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因此,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加大,是一场“及时雨”,不仅有助于保障文旅企业存活和渡过财务难关,也有助于稳定预期和投资用工计划。


例如,《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贷奖”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中小文化企业在没有抵押担保的情况下提供的信用贷款及基于无形资产的金融业务。山东省建立金融重点支持名单,指导企业通过“山东省融资服务平台”填报融资需求,鼓励各大金融机构为文化和旅游企业(项目)纾困。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向9家战略合作金融机构推送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业意向贷款企业和项目名录库,共包含193个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达85亿元。这些政策无不是通过组合优惠政策和措施方式,引导和鼓励银行积极扶持优质企业,打造命运共同体生态。


0420-1.7.png

 

第二,从产业链和商业生态的角度出发,为文旅企业设计金融解决方案,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和激励,引导文旅企业间互相救济、共度时艰。例如,黑龙江文旅厅将对创新业态的文旅企业、有一定投资规模的重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对新评的国家5A级、4A级和省级旅游景区进行不同程度的奖补。同时鼓励开发旅游新项目和创新推广营销新模式,奖励旅行社组织入省旅游,奖补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并开展文旅行业免费培训。建立通畅的信息发布渠道,让小微企业第一时间知道金融优惠政策;落实具体实施部门,让小微企业准确对接并且迅速得到信贷优惠。


0420-1.8.png

 

第三,结合文旅产业特点和模式,推出针对不同规模文旅企业、符合文旅产业复苏和发展的新型金融产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由于文旅行业内部的业态差异较大,在经营管理上也有较大差别。不少金融政策的内容充分考虑了不同企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特点、资产特点、人力资源结构等因素,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例如,为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支持企业共渡难关,保障城市平稳运行和经济稳定增长:


河南省针对文旅行业特点和文旅企业发展实际,以中原银行为抓手,推出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小微企业税单贷、永续贷,政府采购贷等贷款产品,推出降低融资成本、开辟绿色通道、加强线上服务等优惠政策,建立、启动小微企业贷前调查、授信审批、放款及贷后管理等全流程快速响应机制,不断探索开发中小企业债、文旅企业贷等新型金融产品。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则结合当地的民宿、乡旅等特色服务,推动在天府旅游名县设立文旅特色支行,拟新设8-10家文旅特色支行,并结合各地文旅特色资源及客户状况,推出“民宿贷”“乡旅贷”“彩灯文化贷”等特色信贷产品这些从文旅产业发展实际出发设计出的金融产品,不仅可以较为体系化地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又可以在增信、风险担保等环节利用政府平台背书担保,提升金融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0420-1.9.png

 

治病强身:用”金融工具“治愈旧疾




疫情是文旅企业思考转型的时点,摆脱路径依赖的良机。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着文旅企业的成长、蜕变和优胜劣汰,而积极展开自救、正视困难又满怀希望,是每一位文旅企业从业者应该有的思想姿态。


但眼前的问题是,众多文旅企业主表示“原有业务出现停滞,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除了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具体举措外,更需要政府提供针对性的转型指导。”


诚然,闯关夺隘、化蛹成蝶,经济的韧性不仅来自于每一个不服输、有闯劲的文旅企业,处理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风险同样需要政府与金融机构、文旅企业、员工多方主体共同承担、形成合力。从而帮助文旅企业在“保命”的基础上,寻找病因、强健体魄,在“黑天鹅”事件中提升“反脆弱能力”。


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的各类文旅企业扶持政策中,一方面在不断加大短期的政策提振,通过资金支持、金融政策、税费减免等方面扶持文旅企业,支持企业纾困;另一方面也在着眼长远,进一步出台了有利于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为疫情后的文旅产业复苏和发展做准备,为文旅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具体可归纳为“合作”“赋能”“转型”三大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合作。常言道:“独行快,众行远。”各地政府纷纷主导与推动“银政”“银企”“银镇”“银园”间的合作对接,通过加强文旅企业与金融单位沟通交流,统筹推进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实现共建共赢。例如:3月25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省级特色文旅小镇和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作座谈会,加强“银政”“银企”“银镇”“银园”合作对接,以特色文旅小镇为抓手,引金融“活水”有效满足中小微文旅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推动全省482家A级景区建设和特色文旅小镇发展,振兴文旅消费,打造“锦绣潇湘”文旅品牌形象。


0420-1.10.png

 

第二个关键词:赋能。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纷纷以金融工具为抓手,不仅推出了一批短期的金融“救火政策”,也制定了一些着眼未来、纾解文旅发展痛点和瓶颈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持续赋能。比如,在《金融支持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足文旅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创新适合文化旅游产业特色的金融服务,制定4条细化措施,包括优化授信管理制度、创新金融产品、构建贷款增信模式、拓宽项目和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等,从而保持金融支持的持续性,确保为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第三个关键词:转型。从长远来看,文旅行业是一个长期被看好的行业,同时也滋生了一些新需求。比如,疫情期间,以在线视频、短视频、网络直播、云演艺、云展览为主要构成的数字文化产业保持着良好增长态势,这让文旅企业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潜力,也给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0420-1.11.png

 

在3月2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辽宁省在《辽宁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政策措施》指出,疫后要支持开发新业态、新产品,引导文旅企业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着力推介“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培育更多的文旅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


可以预期,以数字经济为窗口、不断探索跨界转型之路,必将成为文旅产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后疫情时期,一批经得住考验、拥有独特竞争力的文旅企业也必将在下一个机遇的转角脱颖而出。
 


结语


丘吉尔有句名言:“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好危机”。这次疫情的确减缓了文旅企业的发展节奏,也限制了活动半径,但也是文旅行业重塑自我、治愈旧疾、强健体魄的时机。


“暂停键”不是关停键,而是重启键。各级政府不断“提气”,用短期的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为文旅企业输血输氧;金融机构十分“大气”,通过各类金融工具给予文旅企业以扶持激励,共度时艰;文旅企业也很“争气”,积极展开自救措施,挖掘新的增长动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从政府到金融机构,从文旅企业到员工个体,大家握指成拳、憋着劲熬过疫情导致的经济萧条时期。我们期待着,烫平疫情波动之后,文旅企业将迎来春天,文化旅游产业的复兴之力充分涌流、尽情释放。


文章来源丨文化产业评论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24小时咨询热线:138-9002-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