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NIFD文化金融研究中心新年论坛暨文化金融50人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顾问金巍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新经济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视角下的文化金融发展”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媒体摘录。 2009年至今这十年来是文化金融飞速发展的阶段——成长期。这个阶段各个指标都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用“一个矩阵、两个支柱、三元动力结构、四个基本观点”来总结。其中,文化金融的两个支柱要解决文化金融发展问题,一个是无形资产和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建设,另一个就是文化产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三元动力结构”是指在文化、科技、金融三元动力结构视角上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问题,是动力机制问题。四个基本观点包括:文化金融要服务文化生产、文化金融的基本形态是产业金融形态、文化金融应以文化资产为核心、文化金融应形成自身的生态系统。 目前,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十年卓有成绩。从政策看,已经形成了文化金融政策体系雏形;从产品、机构看,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了文化金融的初步专业化服时期;从多层面多元化资本市场看,我国文化企业已经涉及了大多数的资本市场;从文化产业的融资规模看,实现了高速增长,极大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当然,我国文化金融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归纳为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重,资本供给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金融存在结构及区域间不平衡发展问题。文化金融产品、机构创新数量仍显不足,服务创新质量不高。文化金融相关基础设施薄弱。相关部门在相关认识上存在较大的误区。 如何看待新经济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视角下如何发展文化金融,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文化产业到底是不是属于新经济,或者说多大程度上属于新经济,比如现在三新经济体系里面有多大规模是文化产业的成分,现在的数字文化产业那部分都属于新经济部分,但是还远远不够。第二,新经济是否需要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到底改造什么程度,目前是否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从科技金融来说,相比文化金融,科技金融从贷款能力、融资能力均更胜一筹,但仍然可以看到,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是保守僵化的,是滞后于新经济发展的。从科技金融可以看到新经济发展当中的种种经济问题,这可以为文化金融在新经济体系下寻找出路,提供借鉴经验。第三是如何在新经济金融服务体系下构建发展文化金融,至少要从技术变革、制度变革和思想变革几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