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年培育计划丨旅游服务系统:政府难投,市场不投,怎么办?关键在运营!


旅游服务系统,是各个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公共属性较强,往往遭遇到“政府投入缺资金,资本投入缺效益”,从而难以落实的情况。在希望打造“中国自驾游圣地”的赤峰市,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自驾游服务系统造价巨大,之前数轮规划、多轮招商,也没有解决系统落地的问题。


面临此类问题,理论性的研究、建设性的规划部署是无从解决的。投资与建设间的矛盾,无法用零和博弈的方式来解决。


只有从运营的角度,重新认知旅游服务的本质,重新统筹政府和资本的双赢关系,方能针对性破局。


1568686149437875.jpg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地域广阔,全市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将近浙江省的面积。赤峰南接京津冀、东连辽中南,是“京津冀蒙千里草原大道”上的核心节点城市之一。为实现建设“中国草原自驾游圣地”的发展目标,2017年,赤峰市开启了以“线性布局、IP引爆、资本引导、服务强化”为引领的发展之路。然而,面对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压力,如何将旅游服务设施市场化,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



一、草原自驾游“圣地”之殇:路途远,旺季短,游客不满足VS投资难平衡


赤峰素有“内蒙古缩影”、“内蒙古名片”之称,境内阿斯哈图石林、乌兰布统草原、玉龙沙湖与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草原民族风情等,共同构筑了独具赤峰特色的旅游风貌。赤峰“大空间、大景观、大景区”的特点,十分适合发展自驾游。


然而,资源分布广,点对点的交通路途长,自驾游程的路途远,时间成本高,使得很多优质资源无法统筹在一条主游线上。即便是在优质的景区周边,服务配套不完善,游客的体验性和满意度都不高。同时,由于赤峰市旅游旺季只有7-9三个月,服务配套的使用效率低,投资回收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因此,赤峰虽然每年有近2000万的自驾游客,但旺季一房难求投诉高,淡季门可罗雀无人影的情况十分突出。一方面是游客的不满足,需求释放不充分;另一方面,国内众多文旅投资者面对商机,有投资欲望却迟迟不敢出手。


1568686172449715.jpg


二、新办法:化零为整,重塑“草原自驾游圣地”三条国家风景线。


线性目的地是区别于传统点状景区、旅游区的一种新型目的地形式,主要是通过挖掘线路主题特色、完善沿线自驾公共服务,打造若干条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公路、风景廊道,实现“最美的风景在路上”的自驾体验。同时带动沿线景区、村镇发展。


通过整合赤峰有效自驾游资源,结合交通路网布局、客流流向、景观风貌与文化特色等因素,赤峰重点打造了“世界公园”、“奇酷乐游”与“文化探秘”三条主题自驾线路通过赤峰1、2、3号自驾公路建设,串联阿斯哈图、乌兰布统、玉龙沙湖、契丹辽文化遗址、美林谷等精华景区,形成全市自驾旅游环线格局,打造草原、沙漠、森林、田园等不同自驾旅游体验。


1568686203697171.jpg


三、新玩法:风景成配套,服务设施唱主角,“串珠式”线型旅游目的地呼之欲出。


赤峰生态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代表华夏农耕源流的红山文化、独具唯一震撼的契丹辽文化、雄伟壮阔的蒙元豪情与奇美辽阔的生态草原等一批国内乃至世界顶级的绝品资源。赤峰围绕“中国草原自驾游圣地”发展目标,通过梳理整合相关资源,最终形成了以“世界公园·极致胜景”、“契丹祖庭·文化圣境”与“田园牧歌·盛情生活”三大特色IP为引领,最美草原自驾大环线、乌兰布统草原小镇、阿斯哈图石林营地、达里湖观鸟营地、契丹八部营地与激情大漠营地等为支撑的自驾产品体系


以优带非优,风景成配套:在产品梯队建设上,充分发挥自驾游活动空间更大、自驾行程更加自由的优势,带动非知名优质资源、非景区化资源与开放式资源等非热潜在旅游资源区域发展,最终形成“引导提升传统旅游景区、整合多元文化与同质非优资源、激活延展非常规游线与区域”的产品梯度开发格局。


因需而定,设施唱主角:自驾需求在出行前已经开始,通过深入分析自驾游客出行行为,精准对接自驾游“行前(信息咨询)—行中(怎么来—怎么游—怎么玩)—游后(带走什么—留下什么)”等不同阶段的需求特征,赤峰形成了以“第一印象—塑造震撼第一印象、深化印象—加深培育好感印象、回味印象—促重游提升满意度”的“赤峰印象”自驾公共服务建设体系


1568686226774583.jpg


结合以上阶段需求,赤峰重点开展了以形象门户、交通场站、智慧服务中心、基营小镇、高速下道口景观等为支撑的“第一印象”建设工程,以自驾风景道、自驾游目的地、厕所驿站观景台、自驾环境氛围等为支撑的“深化印象”建设工程,以及自驾“后备箱”工程、应急救援、市场监管、宣传营销等为支撑的“回味印象”建设工程。通过以上工程建设,最终树立赤峰自驾游品牌形象,提升自驾游满意度与重游率。


四、新模式:轻开发,强运营,针对性供给,四两拨千斤。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旅游PPP模式的运用,可以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本和专业支持,有效突破旅游融资瓶颈与经营管理问题。在赤峰自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结合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双重性质,引入社会资本力量,完善自驾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通过采用PPP+EPC模式,以三条主题自驾公路为载体,整合旅游公路、自驾营地、服务驿站、基营小镇等建设内容,打造超百亿元的自驾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包。


结语


赤峰紧抓自驾游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与资源特色,以自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构建流动的旅游体系,以“自驾+”盘活存量,激活潜在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相关区域发展,形成自驾游产业链、自驾游投资链。赤峰自驾游建设将实现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创新突围、打造旅游服务设施市场化投资开发的的赤峰模式。


来源:奇创旅游规划(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24小时咨询热线:138-9002-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