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龙泉窑瓷器在釉色和装饰手法上都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形成了自已独有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独特的魅力。本专题根据王少宇发表于《中国陶瓷》的古陶瓷研究文章节选整理,以龙泉窑青瓷碗为切入点,探寻龙泉窑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鲜明特征,探索龙泉窑的历史变迁。 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龙泉窑青瓷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窑口的数量也比北宋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一时期的龙泉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釉色风格,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青瓷窑系,此时的龙泉窑青瓷碗也以造型和釉色取胜。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的快速发展既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也有人文地理方面的原因。 北宋龙泉窑青瓷碗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越窑的传统,但在胎色、釉色等外观特征方面,二者仍存在差异。龙泉窑所用瓷石钛、铁含量明显低于越窑,所以胎色比越窑白,而且龙泉窑在烧造过程中的还原气氛比较稳定,因此釉色青绿。 正是由于制瓷原料和工艺方面的差异,让龙泉窑有了许多先天的优越性,加上对北方匠人先进制瓷技艺的学习,使其能够在釉料的开发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成功地烧制出了石灰碱釉,打破了之前石灰釉一统天下的局面。石灰碱釉在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在新配方的基础上龙泉窑发展出厚釉技术,创制出梅子青和粉青等龙泉窑最具特色的青釉。由于石灰碱釉的釉层厚,器物的外观显得比较饱满,加上粉青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解的石英颗粒,这些微粒让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了强烈的散射,釉色柔和淡雅,让器物外观呈现出青玉般的艺术效果,龙泉窑青瓷被公认为是青瓷类玉效果的典范。 南宋时期,龙泉窑形成的独特类玉釉色深深地影响到龙泉窑器物的造型。南宋早期龙泉窑的青瓷碗仍延续了北宋时的式样,装饰上仍使用刻划花手法,南宋中期以后,刻划花青瓷碗已很少出现了。 图1 南宋龙泉窑葵口碗 图1这件浙江新昌出土的绍兴二十九年(公元 1142 年)的龙泉青瓷葵口碗,依然延续了北宋时期的造型,但装饰手法借鉴了官窑的风格,开始以釉色见长。南宋中期以后,除了葵口碗外,新式样的龙泉青瓷碗大量出现,有束口碗和折腹刻莲花瓣纹碗等,尤其是莲瓣纹碗从南宋一直流行到元代,直到被菊瓣纹碗所取代。这些新式样的青瓷碗往往素面朝天,以釉色的玉质感取胜,这是由于石灰碱釉的釉层厚,原先的刻划花和蓖划花很容易被厚釉所覆盖,所以南宋时期刻划纹、蓖纹等装饰手法基本消失,印花、刻削花、出筋等一些新的装饰手法开始出现。 图2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莲花瓣碗 图2所示的龙泉窑梅子青釉莲花瓣碗,是南宋中后期比较典型的龙泉窑青瓷碗,该碗釉色纯正,外壁以切削的手法塑造出立体感很强的莲瓣纹,莲瓣的中间凸起一条脊线,花纹表面凸凹不平,施厚釉烧成后,纹样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出,并且有比较润泽的玉质效果。 由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碗借鉴了官窑装饰风格,形成了以造型和釉色取胜的特色,南宋也成了龙泉窑由发展到鼎盛的重要时期。 馆藏文物欣赏 名称: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年代:南宋 尺寸:高6cm,口径23.5cm,足径13cm 现藏于: 故宫博物院 此洗敞口,折沿,圈足。洗心内塑贴两条游鱼,外壁刻凸菊瓣纹一周。口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相互对应,可用于穿饰金属提环,以便于提携。此器釉色青翠,塑贴鱼纹清晰,是南宋龙泉窑的典型作品。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亦发现有类似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