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0年来,深圳文交所对中国古建资产管理计划业务进行了定位调整,中国古建资产管理计划正式成为深圳文交所继文化金融、艺术金融两大主要业务板块后的第三大核心业务。近日,在进行内部业务研讨时,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于德江从业务定位、概念缘起、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古建现状、解决方案等几方面对中国古建资产管理计划业务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今天要说的是在历史背景中城镇化、城乡二元发展、乡村振兴下的古建遗产活化利用 城市化与城镇化 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提出已经几年了,总书记也在不断强调,国家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各个部门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就是城镇化过程。今天我们来讲讲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经济要想再来一个阶段的刺激和增长,还有什么空间可以做。 从方向上来说,我们的高速公路现在几乎通村了,比如河南是县通高速,每个县城出来不超过10分钟就能上高速。我们的高铁现在也要修到西藏去了。能拉动中国城市发展的还有什么?基建。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基建产能严重过剩怎么办?一带一路输出,输出基建的产能。所以当时一带一路成立的银行就叫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 将来中国最大的投资会在乡村,国家的政策指向也越来越向乡村发展,乡村发展必然带来土地的变化。土地问题的解决,将会释放巨大的GDP和产能。所以乡村振兴一定是一个方向,从国家战略上来说,会带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乡村的发展现状,河南人全到郑州,湖北人全去武汉。三线城市基本是空的,房地产现在空出来一亿五千万套房子。江西的鹰潭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个很火热的地方,它完全是铁路带来的一个城市。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建了好多房地产楼盘,但房子都空着,三四线城市、县城、地级市都活不下去,还怎么搞城镇化呢?这个结构一定会将来发生变化,因为城市之间没有任何产业分工。每个县城平均有一个金融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千篇一律,这件事不解决,将来乡村振兴做不了,城镇化也做不了。比如一条街有一家卖油条赚钱的,到最后这条街就成了油条街了;另一条街有一家卖烤地瓜的发了财,这一条街就全是卖烤地瓜的;深圳搞高新科技赚了钱,现在全国全是高新科技。没有产业分工带来的必然是这种情况。 乡村模式与乡村振兴 乡村的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没有中国的乡村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如果城乡之间有明显的时代差异,这个国家绝对不是现代化。解决中国的乡村问题,是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的一个最根本的话题,也是个基本的课题。近代以来解决乡村问题的人,一个是梁漱溟。梁漱溟认为中国的乡村问题是因为农民素质太低,女人缠小脚,男人爱赌博,是因为没受过文化教育。所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教育农民。 河北农村有一个新文化运动历史名人,叫晏阳初。他提倡的形式是综合式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教育组织合作化,它的核心是组织农民,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的方式来解决农村的问题。 还有一个来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的外国人路易艾黎,他是新西兰人,在抗日时期来支持中国抗战。他的方式是在农村办工厂,这也是一条路子。 毛泽东是近代以来最重视农村问题的一个政治家,孙中山也重视,却没有完整的方案,但是毛主席有完整的方案,而且从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关注。毛主席对乡村问题的关注分几个阶段,现在总体来说是关注教育、产业、组织形式,当前来看,其中的核心是产业问题。 当前乡村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就是城镇化。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也好,政治家也好,给出的基本方案,就是城镇化,而城镇化也有几个阶段,比如说较早提出来城镇化概念的费孝通,在40年代就提出了以苏南农村为模型的江村经济、商品经济,以及从江村经济的模型来分析,提出了商品化的、商品经济形态下的城镇化道路。这个道路当时没人关注,后来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重新提出了中央政府关注江村经济的方向。实际上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是学习了西方经济统计学的原理来做的。城镇化从改革开放时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0年。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先是农村的联产承包,打倒四人帮以后,第一批发财的人是劳改释放犯。判了刑的,国营厂不要,他们只好跑运输、跑买卖,其中的代表是牟其中。牟其中本来是个野心家,判刑判了20年,打倒四人帮以后被释放出来,找不到工作就开始跑买卖、卖粮食,后来用粮食去换苏联的飞机。 第二代是回乡知青。有的进了机关,进了国营企业,有的就摆摊卖瓜子、卖苹果,后来卖牛仔裤、卖电子表、卖柯达胶卷,后来代理了柯达胶卷。代表就是李晓华,中国第一个买法拉利的人,中国古建资产管理计划的联合发起人就有他。 第三代是乡镇企业家。中国现在的制造业能做成这样,乡镇企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第一批中国城际之间、地区之间的流动就是乡镇企业。 第四代是依靠三来一补,就是外向型经济。有了三来一补,才有我们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所以乡镇企业这个阶段,对中国整个现代化的过程、工业化的过程有极大的作用。 新城镇经济与新农村经济 从发展的过程来说,城镇化是我们的必然方向。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怎么做?必然是伴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和城乡产业分工,是跟经济和产业相关的,必然是产业分工和产业转型带来的一种新城镇经济和新农村经济。也就是现在可以参考借鉴的台湾和日本的农村经济,新的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一定是跟城市紧密相关的。 现在讲三农问题时总是脱离城市来讲农村,肯定是不对的,一定是紧密围绕城市来吸纳城市人口,来分担城市经济。将来的新农业经济,也一定是跟城里紧密相关。就是日本的方式,日本的一棵农民生产的大葱,是用一个很精致的盒子装的,上午打电话,下午就能送到家里,而且还有品牌。在2000万人口的台湾岛,乡村人口现在占到三分之一,而且台湾中小城市差不多每个村都有一个特色产品,比如说在地瓜糖哪个村做的最好,哪个村是专门做板凳的,哪个村是专门做风筝的都是固定的,游客只要在台湾说要一件东西,台湾人马上告诉你是哪个村。 在这种新城镇经济和新农村经济的形态下,全国各地遍地兴起的特色小镇,全部没特色,但是确实在按照这个方向走。这些特色小镇当初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方式都没问题,但经营方式出了问题,盖起来以后就等着人来租。第一批做的人没做下去,这个村就烂尾了,所以受制于租户的经营水平,自然造成全国的特色小镇变成了“出租”的“特色”,这只是为了开发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所以我很反对我们的古建文化园的业务形态是依靠物业出租方式,我们在设计古建文化园的模式的时候特别规避这一点。